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8-07 10:39:24 来源:文秘帮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字]地理教学 地图 教学模型 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地理学科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了,它是对各科知识的综合,对学生学习其它科目有一定的帮助。我认为在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厚的、新鲜的知识,这是目前急待解决的大问题。通过本人多年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并不断探索,总结以下几点:


(资料图片)

第一,充分利用地图。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运用各种图表,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因为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学生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只有利用地图,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配合学生的地图册及课本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迁移到地图上,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记忆在地图上。

比如,在讲述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地形分布、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矿产资源分布,世界地理各国的位置、地形、气候、物产等基础知识时,教会学生把众多的地名、繁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落实在地图上,印记在脑海中。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储存和捉取,又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记忆持久。

第二,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地理略图或自己设计地理略图,边讲边画,进行直观教学。这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是根据教材内容,把课本上的略图或自己设计的略图,一边讲一边重新画出来,学生一边听一边记笔记,也可在笔记本上或纸上随着教师把图画出来,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画图和语言而自然转移,做到手脑并用,视听结合,思维集中,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树立地理空间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从直观的地理略图中衬托出来,使学生获得生动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第三,认真设计直观教学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很强,许多地理知识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空洞,如果只是教师凭口讲,学生头脑中就无法想象,但设计一些直观形象的简易模型,就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

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趣味教学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进程的推动力是求知欲。怎样调动学习的兴趣呢?设置特定的情境,如在学气圈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这样引入:古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胜有情。”这种 “下边下雨上边晴”的现象到底有吗?于是通过展示动画,从而导入“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习,自然而然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2、采取案例教学法

新课标的实施,使案例教学更为常见、更为突出,教材引入大量的案例说明原理、分析原因、寻求措施,使学生从抽象空洞的理论中解脱出来,通过形象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感觉知识就在身边。如讲到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及布局原则时,就可以利用本市商场的布局加以分析,也可利用身边东北人、南方人的增加来说明人口的迁移及流动等等。再如每年春天我们华北地区都会有大风沙尘天气的发生,结合实际案例,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什么是沙尘暴?与扬尘、扬沙天气有何差异?2、它发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有哪些危害?3、对沙尘暴的治理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和设想?它的威胁给人类带来什么启示?等等。案例教学贴合实际,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采取探究教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重视探究地理问题。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并不要一味等待、被动接受,探究活动就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它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动手操作,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也对教师的教法提出新的要求,不能再“填鸭式”地满堂灌、一言堂,“穿着新鞋走老路”,而应将备课重点放在设计探究学习的方案上,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动手实验,观察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如暴雨诱发洪水灾害的学习,可布置学生课前自己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杯水快速倒在草地和水泥地上,观察水流状况。然后进行课堂设问,最后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

当然,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法贵在“妙”,现代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合理配合,方可收到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的功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创造出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教学要求的需要。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指导他们怎样去利用现有的资料去和书本知识相联系、来解决现实问题。组织学生针对土地利用、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深刻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地理教学 “三模块教学法”

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科学性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初中阶段学生首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经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完善知识结构,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本文主要介绍采用“三模块教学法”进行地理课程教学,这一方法以教师、学生和书本教材为基本要素,以基础知识教学、识图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培养方法为基本教学步骤的一种教学手段。

1.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力

地理学科是初中学生毕业会考的考试科目,而基础知识则是整个地理课本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然而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初中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的前提。

举例说明:江苏初中地理七年级教材,经纬网相关知识、经纬线方向判定,降水量及气温曲线图判读等都是地理知识中的基础内容。这些知识点都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应熟悉并掌握的必备知识点。

初中生由于刚从小学升至初中,对于初中学习环境还有些不适应,并且在学习方面对于教师依赖较强,动手及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讲授《地球自转》这一章节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求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模型展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印象。同时,我适时提出一些有效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最后我进行详细讲解,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2.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所谓识图能力就是学生能正确分析、阅读地图信息,从地图中将有效、正确的信息提取出来。这种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技能,是学习地理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地理识图能力,将识图教学贯穿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始终。地理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耐心指导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在初中地理教材中需要学习的图类型主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气温降水曲线图、经纬网图和七大洲四大洋图等,还有中国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等。图的类型不同,学生需要掌握读图方法、识图技巧都会有所差别。因此,初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不同类型图都要熟悉并掌握识图、读图技巧、方法。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教材中《地球和地图》中经纬网图是教学内容的重点,这一知识点要求初中学生能正确地从经纬网图中读出具体某点位置的经纬度,然后能准确判断出具体方向。这一知识点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开篇篇章内容,由此可见经纬网图学习在今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适当列举经纬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说到电影院寻找电影票上的座位号、GPS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使用、检测及预防地震台风和卫星发射等。另外,野外救援工作者在进行人员搜求工作时应用经纬网图帮助进行搜求。由此可见,经纬网图实用性非常强,其应用在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经纬网图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是教学、学习难点之一,想要读懂经纬图,学生应拥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比较强,因此应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实行情感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习这一过程会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人,然而教育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所以,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不应单单用学习成绩评判学生是否有能力。因为,优秀的初中生不仅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还要在面临困难时拥有不服输、永不言弃的坚毅精神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宇宙的神秘知识,以便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也可以结合事件唤醒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为国家崛起而发奋图强的雄心。

综上所述,“三模块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作为三大基本元素,利用基础知识教学模块、识图能力教学模块和情感价值教学模块帮助完成地理教学工作。其中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识图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这三个教学环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层层递进关系,其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秀芳.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地理新课程教学[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02).

[2]王玉环.多媒体网络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变革[J].民营科技,2008(09).

[3]胡卫琼.建立“师生异位”的新型师生关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3篇

中学地理教育的作用之一是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训练地理基本技能,地图是教学必备的工具。多媒体展示图虽然优点明显,但重点不易突出。初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教学中配合使用绘图教学法,使学生注意力紧紧跟随教师笔触和语言,兴奋点不断涌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

绘图教学法;注意力

地理课离不开地图。地图既是地理教材的一部分,又是地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地理教学的重要特色。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地图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比较多样,如需熟悉世界各大洲,大洋和各个主要国家的位置,大小,形状;了解世界主要的海峡、海湾、半岛、岛屿、山脉、河湖及重要地形区等。知识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多彩。而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上了,虽然有的也买了地球仪,或是看过一些中国或世界的挂图等,但大部分地理的知识都比较肤浅。

进入初中之后,要在一堂课45分钟内既要记住这么多的地方,还要掌握一些原理概念,难度是比较大的,这就一定需要高效运用地图。运用地图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多媒体展示图和黑板绘图演示两种。运用多媒体展示图是现今地理课堂使用较多的方法,它的优点很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等。但是,大部分初一的学生,在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和训练地理方法之前,往往是缺乏读图能力的,对于他们来说,多媒体上展示的地图往往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一片,不同的地图只是颜色不同。虽然老师尽量详细的讲解和精确的指图,但学生在自己的地图册上还是难以找到位置的。有时一节课要用到很多副图,比如讲中国气候这一章,介绍我国气温分布概括时,要展示“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和“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讲季风时,也要出示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对于学生来说,地图出现的越多,他们的印象就越不深刻,每张图都只走马观花,一扫而过,难以突出重点。在分区地理教学过程中,问题更加严重。每个区域都要掌握地形、物产、矿产、铁路交通、主要城市等,只看分层设色图分析地形还较简单,而找矿产、铁路起止点、主要城市,都比较难,往往学生还没找到这一个,老师就已经指到下一个了。长而久之,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学习效果可能就比较差。由于学生素质限制,这种现象在普通中学更为严重。绘图演示教学,即黑板略图教学法能弥补多媒体展示图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简练的笔法速绘地图,只求神似,不求细节,而且可以边画边讲,要求学生也跟着在笔记本上画,或者一边填充图册,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眼,耳,手,脑都在活动并相互配合,这比只听,看要印象深刻,且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绘图一般为单项内容依次出现,学生看到一个个知识点从老师的手中“变出来”,能够持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提高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绘图演示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打开思路,加深理解,彻底弄清地理原理。例如:在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知识点时,先画出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用一本书按在晨昏线上,只露出昼半球部分,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书以圆心(圆心在赤道上)为不动点随晨昏线移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北半球白昼是一天天变长,南半球白昼是一天天变短的。此时一边提问:晨昏线和太阳直射点是什么关系呀?北京和南昌哪个昼长更长啊?北半球越往北昼长如何变化呢?接下去可继续演示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上,在继续往南至南回归线最后回到赤道的整个过程,期间可不断提问,并讲解。这样,初一教学的难点,通过老师的绘图演示得到了解决。

长江和黄河这两节内容使用绘图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例如,讲长江,老师先画出长江干流,讲解起止点,干流各段的名称,流经省区,各段的水文特征,然后分上、中、下游分别讲解,边画上支流,讲解名称,标上主要的水电站等。为了给学生课外填图作业打下基础,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起绘图,学生通过绘制草图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快速绘图的技能,这对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是有很大促进的,长而久之,学生会对图非常敏感。中国地理部分内容也很适合采用绘图教学法。如讲中国地形,可先画好中国经纬网格,然后一列一列添加山脉,并进行讲解介绍。将分区地理时,可绘制各区大致略图,一边讲解,一边在图中添加,如物产,矿产,铁路,城市等等图例,既锻炼学生的空间方位感觉,同时所需掌握得知识全部呈现在图上,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能在地图册上找到相应位置,并且印象深刻,加强记忆,轻松掌握知识。初一年级是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养成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兴趣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基础和能力深刻影响以后的地理学习。但初一的学生自学意识差,培养识图能力,基本全靠老师教导。在有限的地理课堂上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地图,使用地图,阅读地图,以及能简单绘制地图,非常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配合绘图教学。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单纯使用多媒体展示图,有近一半学生课外填图作业完成不理想。而配合绘图教学,全班五十多人,只有少数几人填图作业不合格。同时,到他们升入初二年级后,读图能力大为增强,完成作业和上课听讲都非常自如,填图也能轻松自觉完成,很少有因为看不懂地图而烦恼的,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都挺高。

总之,教无定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本人也将继续摸索,争取运用最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学的轻松,自己教的开心。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4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是自主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自主探究教学法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讲解与灌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着重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设疑,使课堂设疑成为促进学生探索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设置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地球既然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如果地球是逆转的,也就是自东向西自转,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如果地球比现在转得快一些,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地球比现在转得慢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这要比简单的对地球自转、周期、发生的现象等进行枯燥的讲解与介绍更富有探究性。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目的。一是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我国东南丘陵地形地貌进行重点分析:“东南丘陵地区为什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或者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通过这样的设疑,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探究,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例如,用多媒体视频展现我国西北部荒漠化的过程及表现,并且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学生探究,学生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并且根据成因提出解决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顺利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联系实际,提升学生探究动力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目的是为现实生活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问题的观念,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地理分析的习惯与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中国人口问题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现行人口政策,不同地区的人口比例,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等现实情况,使地理知识很好地与现实相联系,学生就会对地理学习产生亲切感并产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再如,在讲解我国的气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本地的情况,分析本地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说说本地应该属于什么气候。这样,学生联系实际去学习地理,就会加强地理知识的直观性,学生可以学会结合生活去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知识,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实践,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要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仅靠课堂的讲解与探究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开辟更加广阔的探究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会接触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并且运用地理知识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到的地理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一节时,教师在学生中开展了以“调查本地水资源情况”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调查本地水资源利用情况。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调查活动。各小组成员由组长分配,分工完成调查任务。具体调查的内容包括:本地水资源属于什么类型、水资源的补给形式、当地的灌溉方式、农作物的种植是否与水资源相协调等。学生们深入生活进行调查,将调查的结果由小组长牵头进行综合,形成调研报告,最后将调查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节水的措施。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水资源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深入实际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五、总结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应该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中心,科学设置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并且要通过加强地理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5篇

何谓口诀教学法?从狭义上讲,口诀就是简单易记的句子。这里说的是广义的,包括民谣、谚语、古诗词、新诗(科学诗)、歌诀、对联、顺口溜、打油诗在内的知识性强、趣味性浓、概况性强同时简单易记的句子。而所谓地理口诀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运用各种语言,形象地概括各种地理现象、地理数据、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口诀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较多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地理口诀有形象性、概括性、韵律性等特征。例如我们可把欧洲概述部分的知识点概括成如下口诀:

欧洲小,欧洲小

它象欧亚大陆向西伸出的大半岛

海岸曲折,港湾多而好

北部平原广南部山地也不少

大部位于北温带,温和湿润人皆晓

东欧伸入大陆内,冬冷夏热雨量少

南欧地中海气候正相反,冬季温湿夏热燥

北欧极地气候范围小

河流水量大,航运好

大河伏尔加,国际河流多瑙

林矿渔产资源都不少,工业发达技术高

人口八亿多,国家四十三

口诀教学法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它符合中学生的记忆特征,即以机械记忆为主、理解记忆为辅的特征。中学生的记忆不能过量。而口诀教学法就是把广泛而芜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列出要点、重点、难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机械记忆。例如:对于“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教师很难一下子说清楚,而利用“世界的桥梁、海运的心脏。连接南北美,沟通两大洋”的口诀教学,则一目了然。口诀教学法也符合中学生的注意规律,中学生的注意稳定度大约25---30分钟,超过这个限度,中学生注意力就易转移,即开小差。上课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关键。因此,四十五分钟是极其宝贵的,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保持有意注意,以提高教学效率,这就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口诀教学法,铿锵有力,生动感人,韵味悠长的语言,往往能使学生排除外界刺激物的影响而集中注意力,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达到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消除学生脑、眼紧张感的效果,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例:讲述中国铁矿资源时,在课堂中间就可以高声地吟出顺口溜:

中国铁矿

辽宁本溪和鞍山,河北迁安和磁山

湖北大治粤海南,安徽庐山马鞍山

白云鄂博在内蒙,攀枝花矿在四川

口诀教学法可以活跃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地理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人文科学,它是文理兼顾的,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引用文学作品,不仅能揭示出地理现象和特征,还有陶冶性情的艺术感染效果。如: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解释长江在横断山区“两岸高山耸立的峡谷”特色;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描述长江在川鄂交界地区峡谷地段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的特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述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江海相连”的特征。其次它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诀概括性强,韵律悠长和简单易记的特点与中学生好奇心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特征结合起来,决定了口诀教为法能激发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果讲海南岛、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滔滔不绝地大谈特讲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采用朗颂《黎族民谣》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口诀进行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影视片段;地理教学;导入;串联;课堂总结

影视教学法属于教学方法中的演示教学法,是使用影音视频资料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地理教学多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将地理知识生搬硬套,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窒息课堂活力。鉴于以上原因,我开始改变教学方式,精选典型影视片段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让生动真实的影视内容来诠释深刻的教学内容。结果备受学生的青睐,使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是老师为进入新课而准备的教学环节,是由非学习状态转入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巧妙的导入,如同乐章的“前奏”,小说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用学生熟悉的影视片段导入新课,不但新颖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拉近地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距离,令学生自然的走进地理课堂。

在安排七年级地理《美国》一节的教学时,我使用了最近热播的3D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部分精彩片段作为引入,这个电影的震撼力很大,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令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本节课的课堂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作为引入,本影视片段还起着导入《美国》教学内容的作用,通过我的设问“泰坦尼克号的目的是哪里?”,学生的答案是“到美国”,自然引到《美国》的学习。再如《海陆变迁》的教学,我利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大地震》的部分片段作为新课的导入。地震的镜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自然走入学习内容。

因此,教师如果能利用合适的影视作品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效果,必将使得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带着对地理新知识的强烈求知进入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

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通常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他把本节教学内容给串联在一起,使地理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另外,他还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在《美国》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杰克作为本节课的主线,由他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关于学习目标的出示是这样设计的,“杰克到美国之前他要做好哪些准备?”,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和回答,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已经很明确了。新授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美国的常识知识,包括国旗、领土组成、人种、语言等等,这是“杰克生活在美国的必知”内容。第二部分是美国的自然地理,它包括三个方面: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主要地形。在这里是通过设问“杰克为什么希望到美国”------富裕,经济发达引入,要了解美国发达的经济,先学习有关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解决了自然地理的教学后,还是通过设问“杰克来美国能干点什么?”进入第三部分美国经济的人文地理教学。有的学生回答可以“建农场”、“开工厂”、“养牛、养羊”等,通过学生回答内容展开教学。分析“杰克要建个农场”,首先考虑的是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地形和气候。然后分析美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在农业部分的最后提出美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关于美国的工业也是由“杰克”引领学生完成。在教学过程中, “杰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把关于美国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非常的流畅,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在“杰克”的引导下变得很明确,改变以往的单纯的读图、分析、总结、识记的学法。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影视片段,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同时可以把教学内容有机的组合起来,使课堂内容明确,条理清晰。再如星光大道的三个环节:第一关家乡美;第二关才艺大比拼;第三关超越梦想,也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在复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时候,我把星光大道中的明星作为四个地理区域的代表,是这样设置的:朱之文是北方人代表北方地区、刘赛代表南方地区、凤凰传奇代表西北地区、旺姆则代表着青藏地区,使用星光大道的三个环节作为教学内容的三部分:第一关家乡美,借助地理区域代表明星来介绍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第二关才艺大比拼则让是借助四大区域明星代表展示区域地理的自然特征和区域特殊物产;第三关超越梦想,实际上就是检测内容,但是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这节课在星光大道四大明星的带领下,学生顺利完成了四个地理区域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新颖的、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松懈;一些课堂总结也只是机械地再现、简单地重复教学内容,忽略学生情感方面的升华,课堂总结成了“蛇尾”。如果能运用合适的影视作品进行课堂总结,,以情激情,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感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美国》一节课的课堂总结环节也可由“杰克”作为主线带领我们完成。在课堂总结中设置这样的问题“杰克如何记住关于美国如此多的内容?你能不能帮帮杰克?”激发学生的思考的欲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寻找中把有关美国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学习《中国河流》------长江一节,课堂总结中我播放并组织学生合唱《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不但地理知识得到巩固,歌中一幅幅秀美的图画映入学生的脑海,还使学生热爱祖国之情得到升华。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理 比较教学法 气候比较

我国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区域地理是基本的内容,而教材在讲述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则往往采用孤立地讲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而忽视了地理事物之间的横向比较,不注重表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使其不能较快地掌握,而仅仅是靠死记硬背来加强记忆,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且容易增强学生的作业负担。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来掌握地理知识。

所谓比较教学法就是要打破地理要素的分割,如区域分割、学科分割,加强地理知识的综合性、直观性、系统性,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气侯知识作简单的剖析。我们知道,要分析气候就需要首先分析气温和降水,不同的气温带和降水带组合成不同的气侯带,而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洋流因素。要分析地方的气候成因就要综合各种因索。

例一,欧洲西部和亚洲东部的气候比较。

两地同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又都靠着大洋,可是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亚洲东部却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该如何解释呢?这就需要用比较法.两地虽同处在中纬度,同靠着大洋,但一个在大陆西部、大洋东侧,另一个却在大陆东部、大洋两岸。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大西洋东岸,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挟带着大量的水汽而来,形成丰富的降水,再加上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也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而形成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亚洲东部则是深受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物理性质不同,夏季,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的含有丰富水汽的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本区,造成低温少雨。因此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

例二,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西部的气候比较。

两地同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同处于大陆西岸、同处于西风带、同有暖流经过,同有巨大的山系,可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却是一个大、一个小呢?在欧洲西部,高大的阿尔卑斯山是东西走向,与西风的方向是一致的,不会阻挡来自海洋上的湿润空气,而北美洲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系却呈南北走向,阻挡了西风的进入,因而就形成了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例三,非洲低纬度(赤道地区)的西部和东部的气候比较。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但在西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部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原因是什么?因为西部为地势低的刚果盆地(扎伊尔盆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而东部却为东非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只形成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在东非高原上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才形成了高山气候,为炎热的非洲带去了一份凉意。

例四,南美洲40℃附近的大陆西侧和东侧气候的比较。

虽同处在西风带内,但西侧位于迎风坡,湿润的西风光临陆地,遇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在东侧则是位于背风坡,由于西来风流产生焚风效应,水汽消失,很难致雨,则形成干旱、半干旱气候,有的地方出现温带沙漠。

比较教学法不仅是异类比较,还有同类比较。如讲解热带的主要气候类型时,在讲解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几种主要气候类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热带气候中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主要是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的结果,进而从总体上认识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全球地带性因素主要是纬度和大气环流,反映在气候要素上主要是气温和降水,这样就容易形成系统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地理;应用

探究异步教学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黎世法教授提出。所谓“异步”是相对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的“同步教学”而衍生的概念。比之于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反转置主动学习。它体现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高效率学习的目的。在新课标改革之后,异步教学法被更科学合理地运用在了多类科目的课堂教学中。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氛围,打造活跃的“学习共同体”

在传统地理课堂上,老师根据教案,将地理知识传输或讲解给学生听。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地理知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差,老师和学生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而要使用异步教学法,需要学生自主创新地去学习,老师由原来的“灌输知识者”变成“指导者”,师生的关系变为学生主导、教师辅导。教师需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师生之间能真正平等相处。对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权威在上不能挑战的人,而是可以信赖和交流的朋友,这样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便是异步教学法实施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和思考。建立平等关系,是为了高效地进行课堂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理解学生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来保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除此以外,教师要积极地营造出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出来,多以积极的鼓励方式取代消极的批评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当人处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时,大脑皮层更容易兴奋,能更能吸收信息。只有才良好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保持好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真正有效地去自主学习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创造异步教学机制

在新课标规定中,改变传统地理学习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其情感和态度变化。异步教学法正是关注学习过程的一种先进方法。那异步教学法的良好实施又需要什么条件呢?首先,学生需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地理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学习地理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更是要下功夫。这也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地理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传授自学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其次,教师应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在讲义上做好知识结构纲要,设计好题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习整合学习资料,让学生能沿着老师设置的知识主线,去积极探索新知识。在一个新知识点上,教师具体应如何引导呢?举个例子,在”认识地球“这章节中,有部分学生因年龄尚小,思维力和想象力还未达到,对地球形状大小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以系列问题引导学生:1.用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教师可以先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的学说观点,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以及西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谈谈对故事的看法,加强师生互动。2.提出问题:为什么麦哲伦能够回到出发的地方?他回到出发的地方就能说明地球是圆形的吗?通过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和想象(在这里,教师可以教学生区分圆形和球体)。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索,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说出为什么地球是个大球体。可以分组讨论,组内达成意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4.启迪问题:既然地球是个大球体,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不觉得,古人还认为它是方形的?再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地球究竟有多大?顺利地进入下一轮教学环节,知识之间环环相扣,让学生探索热潮接连不断。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才能将异步教学法巧妙恰当地使用。在积极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实现了自我的展示,经历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紧抓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主线,因材施教

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差异通常都比较明显,学习能力好和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在异步教学法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予以不同的指导方法。对基础好,学习能力好的学生,知识重点、难度和广度上可以设置相对高点目标;对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则让他们达到“合格”要求,争取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下来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都取得成就感,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良性循环。除了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为学生建立更好的沟通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将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外向的学生分成一组,便于讨论,师生之间、个体之间、学生之间都要形成良好的探讨氛围,从而促使学生通过自发自主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

结束语

总之,结合新课标准则,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异步教学法的恰当使用能让地理教学走上革新之路。让学生成为地理学习真正的主人。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能量,让学生全身心健康地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李会运.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2]杨振宇.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42).

[3]高立学.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异步教学的指导作用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1,(36).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9篇

1.1 授课对象

学生来自七年级四班,基础较好,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前面大洲地理、大区地理、国家地理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国家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

1.2教材分析

所用教材为《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本节课是第八章国家地理第五节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洲地理、大区地理和相关国家的地理知识,初步掌握了世界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步骤,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地理教学,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基于问题化的自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仅充当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组织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自主获取相关知识。

“领土组成”中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内容属于自然地理范围,教材首先提供图8.39,并设计“活动①”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然后通过正文归纳了美国的海陆位置和领土组成。教材没有用过多的篇幅介绍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仅仅通过“活动②”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归纳美国本土的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材这样编排主要是因为前面在“美洲”这一节中已经较详细地介绍了相关内容。教材没有通过正文或活动介绍美国的气候特征,而在农业生产条件中又需要用到相关气候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根据地图中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征或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归纳美国的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美国地形的基本特点。

(3).结合地图资料和自学材料总结美国的气候特征。

教学重难点:

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2教学过程

2.1情境导入

(1)展示课题,请学生先谈谈对美国的初步印象以及了解哪些与美国有关的知识。

(2)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我”(教师)眼中的美国,激发学生对了解美国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2自主预习

请学生结合地图资料和课本,用3分钟时间自主预习课本90页内容,尝试解决预习问题。

2.3教学展开

教学问题1:

展示教学图片《美国的领土组成》,请学生观察图片并指出美国领土由哪些部分组成。

小组活动2:

展示教学图片《美国的地理位置》,请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准确全面地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展示。

小组活动3:

展示教学图片《美国地形图》,在小组内完成一下任务:

(1)在地图上找到以下地理事物: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中部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科罗拉多河。

(2)美国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哪些地形单元?

(3)美国自西向东地势分布状况如何?请你结合陆高与海深的图例,指出哪里地势高,哪里地势低?

教学问题4:

展示教学图片《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请在小组内讨论:美国分布着哪些气候类型,分别分布在什么位置?

2.4巩固练习

1、美国的两个海外州是

①夏威夷州 ②佛罗里达州 ③阿拉斯加州 ④加利福尼亚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与美国不相邻的海洋是

A.加勒比海 B.墨西哥湾

C.太平洋 D.北冰洋

3、能正确反映美国中部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是

二、读图填充

读美国本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河流:③__________。地形区: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美国地形分布有何特点?

2.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略)

3教学反思

3.1反思是否符合中学新课程改革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基于生活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问题教学法为实施策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变灌输式学习为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选择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仅仅充当启发者、引导者和教学组织者的角色,师生有比较明确的教学分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发展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不足之处是在本节课的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动态发展的关注较少,教学的覆盖面尚不广泛。

3.2反思是否强化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中学地理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中学地理课本中附有大量的插图,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图,本节课《美国》也是如此。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如何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本节课较多地运用了图片教学,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总结与美国相关的一些自然地理特征,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反思是否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

地理教学法范文第10篇

一、阅读地图

鉴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及理解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尽量了解、理解学生,耐心细致而有步骤地传授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

1.看标题

地图的标题一般都已经注明地图属性,也是阅读一幅地图的重要前提。对于地图标题的观察留意,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准知识定位及进入理解状态。如初中地理人教版中有比例尺学习一节,其中有两幅图,图的左上角便是标题: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留意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定位好“是什么”图。

2.看图例

看图例,即地图的注释,一般在地图的右下角处。图例是帮助学生看懂地图内容事物的基础,对于图例的观察有利于学生对地图内容的理解记忆。许多学生学习及使用地图时,不先去寻找地理事物的代表图例,而去强记地图的内容及事物的地理位置,这样不仅增加了记忆难度,也弱化了对题图内容的把握与理解,并且会出现事物图例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学生把河流与国界图例混为一谈等。

3.看内容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紧扣地图主题,引导学生结合标题、图例展开思考,获取地图上的信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阐述事物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信息的了解、把握,从而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使用地图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阅读地图的价值便是为了使用地图,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地理教学中,灵活运用语言与图的作用,发挥两大方法相互转化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语言文字具体而严谨,图形形象而直观,其中,使用地图环节很大成分是将图形转化为“文字语言”,这里的语言可以是书面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思维的理解,即达到地图意思转化的效果,进而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外地旅行中,通常地图是重要的旅行必备工具,学会使用地图,便于出行。

地理教材与其他科目教材显著不同之处就是地图的使用,平实无华的文字语言配以形象丰富的图示,图文并茂形成了地理教材的主要特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巧妙发挥出地图这一主线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 绘制地图

地图的信息含载量大,所表达的信息空间也很大。地图不仅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形象而直观地加强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记忆,而且可以表达语言文字所不能阐述的“空间位置关系”。上文的读图、看图易于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意识概念,而绘图则是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增加空间意识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使用地图解决问题。同时,绘制地图也可以理解为译文画图,强调通过文字转化为图形的能力,进而加强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运用地图主线教学方法时候,要注意绘制地图或者绘图式作业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地图意识概念。在教学中可当场给学生布置绘图作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信息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绘图的能力。如:让学生以所学习的我国东北地区山川地形知识,绘制一幅东北地区的“三山三平原”示意图,先绘制我国东北地区在全国“鸡首”的总体轮廓,然后观察三山的位置可知,自西向东的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均几乎靠国界而走向,在三山“怀抱”下,自北向南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与辽河平原。这样的绘图过程,让学生在绘图的同时掌握了大量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