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故事的集合,喜欢的话,就订阅“东周往事”合集吧。
话说幽王在这场混乱中被犬戎主所杀,同行者皆同死。犬戎主却将杀幽王当作一件不世之功,收了无数财物,依然赖在镐京不肯离开。申侯无奈,暗中送出四封信,请来四方援兵。
郑世子与卫侯已经在镐京城外安下营寨,不过一两日,秦君和晋侯也都带着大军来到镐京。这本是约好的日子,身为君侯,自然都是守信的。四方势力互通信息,四位君主都聚齐在卫侯的大营中来共同商议。
【资料图】
晋侯和秦君见到一员年轻将领浑身素缟,却并不认识,都有些诧异,卫侯介绍道:“这位正是郑国的世子,郑伯的嫡长子——郑氏掘突。”两位君侯都钦佩郑伯忠勇,见到郑国世子颇有乃父之风,虽唏嘘,亦欣慰,纷纷以好言安慰。
卫侯道:“老夫年纪老迈,然而事关勤王,义不容辞,只得勉力领兵到此。扫除戎患,恢复社稷,还要仰赖上邦大国。如今我们兵员已齐,这退敌之策,不知诸君有何想法?”
秦君道:“犬戎只是西边蛮族,他们的目的只是抢劫人口财物而已。依我看来,那犬戎如今志骄意满,必然认为我们刚刚赶到镐京,立足不稳,不会太过提防。我们不如就在今夜三更时分,分东、南、北三路突然攻城,只留西门,放他一条逃跑的路线,却让郑家世子就在西门外埋伏,只等戎兵逃出,便截断戎兵队伍,如此必能大获全胜。”
卫侯道:“此计非常好!”于是这夜袭攻城之计便定下了。
要说几位君主都是来勤王的,而且军队实力都差不多,到底谁来做主呢?在开始救援之前,必须要先定好这件事,否则将来内讧,后果就严重了。
不过这几位君主地位高低很容易判别,所以没有必要专门来讨论这件事。若是大家看到后面,将来诸侯集会时,选定盟主,定立尊卑一定是头等大事,这件事若做不好,好事都变坏事,盟约也要变成仇敌。
这四位君主,若论爵位,自然是以晋侯和卫侯为尊,但卫侯早年便有勤王之功,又德高望重,素有贤名,且最为年长,于是这四人中,最终是由卫侯拍板定计,大家都不会有异议。
再说秦君这一计,其实也不出奇,凡是善于用兵之人一定会是这样安排。即使己方的力量处于绝对优势,也一定会设计巧局。围三放一,再设伏兵,这是最基本的方法,而且这种战法正是用在己方力量更强的情况下。大家看《三国演义》,孔明先生最平常的战术安排就是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围三放一,是为了防止敌人做困兽之斗,所以要留一个方向给他们逃跑,在敌人最为混乱时,用奇兵将之歼灭。
所谓兵者,诡道也,无论兵多兵少,都应当有正有奇,灵活机变,即使只有两个人,也应当一明一暗。现代的特种兵三人配合作战,同样是一人正面抗敌,一人伺机偷袭,还有一人伏于暗处。兵法之运用,不在人多人少,必要努力达到最高效率。
明代圣人王阳明,一生用兵就没有循规蹈矩过,多次临危受命,却从无败绩。他70岁时曾掌帅印剿匪,人一到,兵未动,匪已闻名而降。一老一实的阵地战,是实在没办法,或者比较自负,或者比较无能,才会这样做。有句俗话,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我军纵然强于敌军,也一样要重视敌军,动员起自身全部的智力和武力去对敌。须知,越用全力,越省力。
且不说四方援兵定下计策便开始制定详细计划,随后各自安排。再说申侯这边,早有探马来报,四国的援兵已经接近,不日就能在城外汇合。申侯心中大喜,要知道这天下毕竟是要由自家后代来执掌的,怎么能让犬戎在这里长期糟蹋!申侯秘密找来小周公,两人商议,日夜派兵四门巡逻,只等援兵攻城,这里立即开城门接应。
申侯唯恐犬戎兵多,援兵作战艰难,又向犬戎主提出建议,如今周边诸侯援兵快到了,不如让右先锋孛丁先领一支人马,把财物都运回戎地去,再让左先锋满也速领精锐出城迎敌,以逸待劳。
犬戎主想法比较单纯,以为这都是好话。于是第一勇士右先锋孛丁带走了相当一部分人马,第二勇士左先锋满也速又带着剩下的精锐出城去驻扎,城里能用来守城的队伍就不多了。要知道,攻城战和巷战都是最艰苦也牺牲最多的,尤其是巷战,对百姓伤害太大。申侯这一计不着痕迹,相当聪明。
且说满也速领了大王的命令,带着精锐部队出城去驻扎,准备和援兵对战。这一日,忽然便来了四支中原部队,队伍整肃,人数众多,行动颇有章法,根本没有机会偷袭。满也速看着如此雄壮的军容,心里便起了含糊。随后有使者来下战书,约定明早决战。满也速也没多想,便吩咐士兵们今晚饱食,早早休息,以备明日作战。
没曾想,就在这天半夜,趁着月色,三国的援兵人衔草、马衔枚,布裹马蹄,悄无声息,一支人马首先便杀入了满也速的大营。早有武林高手先为前导,将敌营中的巡逻小队悄悄干掉。戎兵全在睡梦之中,毫无知觉。只听得寂静之中,忽然惊叫声起,紧接着火光冲天,戎军这才发现大营被劫。
满也速于梦中惊醒,慌忙提刀上马,大骂中原人诡计多端,不讲信用,匆忙中来不及穿衣穿鞋,只赤着上身,光脚踩蹬,满眼都是戎兵惊慌奔逃、四处乱窜。满也速虽在愤怒之中砍杀了几个逃跑的戎兵,却也阻挡不了戎兵奔散的趋势,只好长叹一声,精锐部队,就此瓦解。满也速带着身边为数不多的亲兵且战且向镐京城门退回。
却没想到,城墙外早已是一片火把,亮如白昼,沿着城墙都是攻城器械,满也速看着这些中原人正在奋力攻城,忽然间所有城门大开,这些中原部队全部杀进了城中。满也速心下一凉,不敢进城,恍惚中只看到似乎西门那边敌人要少一些,便带着几个亲随向西门方向奔逃。
刚跑到西城门外,只见前方似乎有一队戎兵正和一支白色的中原人马杀在一处,满也速拍马上前,赶上助战,发现正是大王和前几天战败的素缟小将打在一起。满也速心中大怒,手下败将,焉敢如此!随即挺刀跃马,相助大王。黑夜中一场混战,总算是保着大王向西逃走了。那小将也没有追赶,回镐京城内去了。
四国军队完美地贯彻了战略战术,只夜晚一战,便肃清了犬戎之祸。其实本来就不是中原军队没有战斗力,只是周王朝因为兵源太过匮乏,始终没有找到好的征兵机制,再加上平时没有练兵,也没有良将指挥,所以周王朝的军队比较弱而已。如今四国军队汇合,国君们尊卑分明,上下一心,再指挥得当,加之有内应相助,一战肃清犬戎十分正常。
待到天明,战斗结束,四国国君都到王宫聚齐。一路之上,只见满城破屋破瓦,到处都有披火的痕迹,全城百姓破衣烂衫,蓬头垢面,家家披麻,户户戴孝,却都拿出家中所有来贡献援军,实在令人心酸。卫侯下令出榜安民,从此大家都可以过正常日子了。进入宫殿,只见宫殿残破,大厦倾颓,好不凄凉。
申侯从宫中迎出,将四国君主迎入大殿,大排筵席,慰劳大家辛苦,众人公推卫侯坐于首席,安座之后,却都面无喜色。
不等上菜,卫侯首先放下筷子,拍案而起,对所有人道:“如今天子驾崩,京城残破,诸君一路所见,还能喝得下酒吗?”
众人默然,晋侯道:“王朝遭此大难,诸事未定。此时确实不是饮宴之时,却不知卫贤侯有什么建议?”
卫侯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虽然天子驾崩,太子亦随之,然故太子仍在申国,孤以为吾等应当奉故太子即天子之位,行天子之事,以安万民之心,再立基业,重整社稷,也不枉吾等勤王一场,诸位认为怎么样?”
这本就是现在的头等大事,而且大家也没有多少选择,当即全都赞同。只不过,这事虽急,其实大家吃完了饭再商议也并无太大不妥,然而卫侯为人,必先国而后己,这也是他能令众人心服的原因。卫侯年虽老迈,头脑清晰,做人做事,毫无含糊,确实值得所有人学习。
郑世子掘突起身,向众人拱手道:“诸位前辈在上,晚辈身无寸功,然而我的父亲曾死于王难。想我父亲生前任司徒一职,一向不离天子左右,保护其出入安全。我虽不才,愿意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军队,前往申国,迎接太子返回京城。”
卫侯本就对掘突印象很好,如今掘突提出愿意承担这项任务,卫侯当然是十分高兴的。卫侯当即满斟一杯酒,递给掘突,这就是同意了掘突的请求。随后,卫侯亲自执笔,在众人面前,写成了一份奏章,将这整件事的前后因果详细叙述明白,由众人都签上名字,交给了掘突,带给太子,再和众人一同准备好迎立天子的礼仪排场,随同掘突一起,前往申国。
这里顺道交待一句褒姒的结局。褒姒因为美貌饶死,只得又陪伴犬戎之主。然而,诸侯勤王的最后一战,犬戎主仓皇逃出镐京,来不及带走褒姒。褒姒亲眼见到幽王和伯服被杀,已然心灰意冷,自知必不可能得到诸臣的谅解,于是自缢而亡。
想这褒姒,一生也算传奇,自出生到死亡,不过20载,享尽荣华,算尽心机,终究也只不过一坯黄土,并无一人怜惜。女人的命运与男人不同,褒姒因为太过美貌,这一生的遭遇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不争也不会有好下场,争也就是这样的结局,所谓红颜薄命,大概就是这意思了。
再说到前太子宜臼,自从申侯离开以后,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宜臼一人待在申国,终日悬心,却只有等待,真是急也不得,恼也不得,每日忧忧闷闷,坐立不安。
忽然有一天,郑国世子带着多国诸侯联名的奏章,和迎立天子的法驾,来见宜臼。宜臼十分吃惊,打开奏章阅读,这才知道父王已被犬戎所杀。宜臼与幽王虽然已经多年不曾相见,但在褒姒出现以前,幽王与宜臼之间的感情还是十分深厚的。何况父子之情,血浓于水,此时骤然听说父王已不在,便是最后一面也再不能见,宜臼不禁放声大哭。
掘突触及自己的丧父之情,不由得内心也是一阵悲凉,然而事有轻重缓急,掘突跪下启奏:“望太子以江山社稷为重,早日随臣回归京师,继承大统,以安众臣万民之心。”
宜臼道:“父王如此惨死,天下必将以孤为不孝矣。事已至此,还能如何,这便就出发吧。”
即天子之位自有一番礼仪规矩,朝廷的大臣们虽然死难的也不少,毕竟文武尚在,又有卫侯等诸侯王主持大局,一切顺理成章,宜臼即天子之位,这便是周平王。
周平王第一次早朝,卫侯建议有功者赏,有罪者罚,所有人各得其所,令天下都知道朝廷已回归正轨,恢复诸侯百姓对王朝的信心。平王准奏,旨意下达:
1、卫侯的爵位晋升为公爵,并授予司徒之职,执掌王朝军事。
2、晋侯加封河内附庸之地。
3、郑伯友死于王事,赠谥号为桓,其子掘突袭爵为伯,并留在王朝,授予卿士之职,位同三公,与太宰小周公咺一同辅政,并加封良田千顷。
4、秦君原本只是附庸,授予伯爵爵位,列于诸侯之间。
5、授予周公咺太宰之职。
6、申王后为申太后。
7、褒姒、伯服俱废为庶人。
8、虢石父、尹球、祭易,念其先世有功,而且死于王事,只本人贬为庶人,子孙仍可袭爵。
最后只有对于申侯的赏罚问题,平王的本意是如果没有申侯的努力,宜臼是不可能继承天子之位的,所以申侯虽然有错,不能掩盖功绩,想要加封申侯为公爵。大家这就能看出来,平王的这个想法,可是完全没有把国家放在前面的。
申侯自己坚决不接受,说若非各位诸侯勉力勤王,如今王朝危殆,自己险些铸成大错,根本没有功绩,如何能受封?平王与申侯再三推让,申侯最终只接受了将爵位恢复为侯爵(之前废黜申王后和太子之后,申侯也被贬为了伯爵)。
平王再下旨安抚百姓,由朝廷帮助百姓再建家园。之后再大宴群臣,这次所有人都各安其位,终于能够尽欢而散。
平王又会是怎样的一位君王,周王朝能够恢复昔日荣光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