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6-04 21:39:22 来源:东方财富网

近日,多家基金管理人公告清盘旗下公募基金,部分机构清盘后产品数量只剩2只,公司管理规模缩水,更加深陷“小微基金公司”泥淖。而截至2023年一季末,全市场已有29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数量是个位数,更有5家基金管理人只管了1只公募基金,部分规模偏小机构面临发展困局。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行业经过25年的成长和发展,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出现行业内的分化也是自然现象。但公募机构产品线单一,在各大类产品难以全面布局,往往会影响管理费收入,营销切入点不足,投研能力拓展受制约等,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他们建议中小基金公司更好提升投资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力,不断满足投资者需求和投资体验,才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9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数量不足10只

“基金行业分化是自然现象”

近日,凯石基金、国都证券双双发布公告,公司旗下凯石沣混合、国都多策略混合等分别由于触发了基金合同终止事由,或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终止基金合同,两只基金都启动了基金的清盘程序。

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凯石基金、国都证券都只有3只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分别只有1.89亿元、0.52亿元,上述产品清盘后,两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只剩2只基金,更加深陷“小微基金公司”泥淖。

从全市场数据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目前156家基金管理人中,有29家公募机构管理产品数量只有个位数(份额合并计算)。

其中,成立于2013年的京管泰富基金公司和成立于2019年的明亚基金公司都只管理了1只基金,成立于2012年的华宸未来基金公司只管理了3只基金。

从公司成立时间看,华宸未来基金成立超十年,管理规模不足1个亿;京管泰富基金也即将迎来十周年,公司旗下一度出现“无基可管”的状态;凯石、合煦智远基金,以及于2014年8月取得公募基金业务资格的国都证券,都是运作超5年的公募机构,也都面临“兵微将寡”的局面,在公司管理上面临经营失败的风险。

谈及上述现象,沪上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表示,部分基金管理人虽然成立时间不短,但相对于以“老十家”为代表的“行业拓荒者”们来说,已然失去了先发优势;而相对于以股东资源为优势,或在产品和渠道等方面走特色路线的“行业后起之秀”而言,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终而产品和规模双降。

该市场部负责人认为,“二八分化格局”、“行业集中度提高”是各行各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共性特征,公募基金行业经过二十余年的成长,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亦不可避免地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也认为,公募基金管理人面临产品数量少、规模迷你化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马太效应明显。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励,不管是投研的资源,还是渠道的资源都在持续向头部的公司集中,部分基金管理人如果投研体系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品牌没有特色,面临产品数量少,规模上不去就不足为奇。

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果公募基金公司,自身缺乏投研特色和定位,同质化的产品,就很容易面对竞争压力。

三是营销投入不足。很多中小规模公募营销、推广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相对较弱,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对自身发展有一定影响。

作为第三方基金代销头部机构,基煜基金对上述现象也有自己的观察。该机构认为,基金公司的发展跟成立时间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更多跟基金管理人的投研团队、市场品牌、历史业绩、销售渠道等等相关,而且公募基金市场竞争激烈,出现行业内的分化也是自然现象。

产品线单一无法分散风险

“新发是规模提升最重要的抓手”

由于基金管理人的基金产品数量较少,对公司管理和运作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王铁牛看来,基金产品数量少,首先意味着在各大类产品很难较为全面的布局。如果少数产品定位与目前市场不符合,意味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会更大。其次,基金管理公司的规模与产品数量相关联,基金产品数量少规模上不去,往往基金公司在投研体系、团队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会有所掣肘,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再次,也会影响收益来源。基金管理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管理费收入,因此基金产品数量和规模对公司的收益影响明显。

上述沪上公募市场部负责人也认为,产品数量较少这件事本身,对于公司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并非好事,一方面产品线不健全会导致营销切入点不足;另一方面,单一产品业绩波动的影响会大幅提升。

不过,但该负责人也坦言,“但对公司管理和运作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管理难度低、管理成本低、资源使用效率高。”

基煜基金也表示,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管理费,如果基金管理人只有少量的基金产品,那么单个产品的表现可能会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其中某个产品表现不佳,可能会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从目前管理规模靠前的公司看,管理规模与产品数量呈现出一定正相关关系。

上述沪上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认为,从头部公司的情况看,管理规模与产品数量是正相关的,成立时间越长、产品线越健全、各方面能力越均衡的公司,这种正相关会越明显。原因在于,基金公司的营销无非就是首发和持营两种,出于激励和拓新的考虑,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对新发的偏好高于持营,无论“大年”还是“小年”,新发都是规模提升最重要的抓手。

王铁牛也认可这一观点,认为管理规模与产品数量是密切相关的,有效地发布新基金对于基金管理公司扩大规模具有重要意义,而伴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张,对于拓展产品线、提高品牌认知度,以及吸引更多的投研人才也有积极的意义。

不过,他也提醒道,“如果新发基金定位不准,市场的影响力不够,渠道的推广力度不足,都会影响新发基金的规模, 过多的迷你基金存在,也对公司发展也会有负面影响。”

提升投资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力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多位业内人士积极献策,建言中小公司重视投研建设,做好投资业绩,以投资业绩和满足投资者需求为抓手,努力提升尾部基金公司发展的能力和与运作的可持续性。

王铁牛建议,对于中小基金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要重视市场调研,掌握最新的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情况,根据基金公司的实际情况,调整业务战略和产品创新设计,以更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二是要重视投研建设,对于投研人才、管理人才、运营人才要培养和吸纳并重,持续优化投研体系和投研团队建设。三是要重视客户为中心的体系建立。不仅重视基金公司的规模和产品数量的发展,更要重视增加客户的持有体验和实际收益情况。

上述沪上公募市场部负责人也认为,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管理能力,其次才是产品和渠道,而尾部公司在产品和渠道方面是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因此,尾部基金公司应当夯实投资能力,一方面通过制度改革和激励措施,吸引优秀投资人才加盟;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搭建投资能力输出体系,以稳健的投资业绩追求可持续发展。

基煜基金也表示,投研能力是基金管理人核心竞争力之一。尾部基金公司可以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努力打造长期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回报的投研团队。

“从过去的二十多年公募基金发展来看,长期业绩优秀的管理更有可能持续发展。同时,基金公司应该注重产品创新,推出具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基煜基金相关负责人称。

标签: